日本如何选择小学学校?
我在日本留学时,是在东京都心腹地段的私立大中小学里做的调查。我调查的地方是,在东京都心腹地段的公立小学和中学的在校生家庭情况(包括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居住状况和工作性质). 我的样本数量虽然不大,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倾向性的现象。 在我调查过的107个中小学生里, 有43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是永久居住地在日本之外的人。这些学生分别就读于6所小学的18个班和7所中学的25个班。
以班为单位计算,每所学校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拥有海外出生或者生活的父母。 以校为单位计算,有29%的中学生和17%的小学生具有在海外长大或者生活过的父母。 这意味着在海内外读书的家庭,只要条件符合,是可以自由选择学校的。 我当时住在东京都内,所以接触到的家长都是在首都圈内居住且孩子要在首都圈内上学的家长。这些家长中大部分是大学教师、公司职员、公务员等所谓“中等收入阶层” (プラチナマイニング)。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大多数都是所谓的“正社人员”(正式员工),并且拥有日本国籍。 但是,如果观察更加细致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家长的构成是很不均衡的。例如我所接触的中国人家长基本上都属于高学历、高收入的阶层,而日本人家长则基本都是大学以下学历、低收入人群。双方家庭的年收入(税后)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的情况也很普遍。
这些差距巨大的家庭通过自己多年来不断奋斗获得了相对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是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却遇到了新的难题--好学校和一般学校之间的差价,让一些本来家境就不算非常好的家庭选择了差一点的学校。这些家庭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我见到过不少从国际学校毕业的孩子,进入当地有名的私立名校以后由于语言关难以突破,成绩始终徘徊在垫底的状态。同样,也有很多小学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到了高中反而因为英语和数学等理科课程的落后,被其他优秀的学生远远甩在了后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公立学校有着十分出色的国语教育和数学教育。
对于以日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国语数学这些基础科目的差距并没有体现在整体成绩的差异上,因此很难被考官察觉到。但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这些学生的差距却又确实存在。 很多海外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数学和国语能力,为了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他们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然而,他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