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经济?
日本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下列7点
1.贸易立国,海外投资强劲 日本是一个贸易立国的国家。日本商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销量远远大于国内销售量。汽车、电子品和钢铁是出口最多的产品。由于大量消费品的出口,导致进口商品减少,因此日本的经常项目逆差并不大。与美国的贸易最大额,超过其GDP 的1/3,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仅次于美日贸易,相当于GDP的20%左右。
除了对国外投资以外,日本也在大力引进外资。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日本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投资环境稳定。
2.对外依赖性强,经济增长受外需影响较大 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外贸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比较高(近50%)。随着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是,日本仍然是国际分工体系中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并高速增长,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有密切联系。战后美国对日援助的重点在于经济方面,通过信贷支持以及产业合作,帮助日本复兴经济。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大量投资和驻日美军及其军事工业,也为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战之后,特别是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欧美经济的复苏。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滞涨周期,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增长,但总体表现并不理想。目前日本的GDP仅相当于1995年的水平。
3.资本充裕,融资渠道多样 日本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高储蓄率带来了充足的资本供应,同时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利用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贷款和基金,扶持工业部门的发展。5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主要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重化工业。在这一时期,银行主导了日本金融体系的运行。
进入70年代后,随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大大提高。同时,金融资产在全社会财富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4.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完善,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强 日本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大量的金融机构。其中,以银行为主的各大金融机构,对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推动产业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金融制度和政策体系的成功,还体现在其对金融风险的管控上。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1998年的长野大雪灾,还是2001年发生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或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都没有造成重大的金融动荡。
5.财政收入丰厚,财政赤字率低 日本是个税收制国家,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而政府的支出则主要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尽管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很高,但是赤字率很低。除了战后重建时期,日本的财政赤字一般控制在GDP的3%以内。近年来,尽管因为要刺激经济,财政赤字率有所提高,但也远低于欧元区国家的平均水平。
6.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储备充分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6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劳动万能”的口号。随着经济的起飞,人们就业的顾虑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劳动者的队伍。整个60~70年代是日本劳动力供给最为充足的时期。充足而又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的建立,使日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如今,日本依然保持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而且不断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开发。
7.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强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发展的困境,如资源的匮之,环境的破坏等。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当前和今后日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