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硕士是什么意思英国?
1、“理学”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的《礼记·经解》,“理也者,天地之常,万物所以生生而不穷者也。” 理学就是研究万事万物之道,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西方文化则以“科技”闻名于世,这里所说的“科”就是自然科学,简称“理工”或“科学”。所谓的“理工科”就是在自然科学的范畴里的学科总称。
2、从历史上看,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建立了完整的科举考试制度,这个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所有学科分门别类归到“四书五经”之中,凡是儒家的经典都被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凡是不在“四书五经”中的著作都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当然,儒家经典也不是全部都要考)。由于自然科学没有进入“四书五经”的范围,因此中国的士子和知识分子就不可能从事科学的研究。
3、不过,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和发展的,到了近代,欧洲出现了以牛顿定律和微积分为基础的“经典科学”时代。与此同时,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却出现了一个以“复古”为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代。于是,中国也出现了一批以研究“经典”为主的学者,这些人被称为“国学大师”。
4、“国故”这个词的出现表明中国人开始主动地研究自己的“古书”了。所谓“故”就是旧的意思。这些被研究的“古书”就是“四书五经”,以及被尊称为“经”的某些诸子百家的著作。那些不在上述范围之内的著作,尽管也有很多是近代以来产生的,也被统称为“西学”。在这个阶段,“西学”与“东学”是被对立起来看待的。
一、理学硕士是研究型学位(master of science,MSc,简称理学硕士),一般学制为1年,一般为10月或者9月开学,采取导师制,学生需要完成几门核心课程并写作毕业论文。申请理学硕士要求申请者有相关专业的学术背景,在招生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背景。
二、MSc课程更偏重于实践,而MRES课程更倾向于学术研究。与MSc相同,通常是要求具有相关学术背景的申请者攻读,具有更专业性、技术性、理论性的课程。
三、一般学制为1至两年的课程,要求申请者有相关专业的学术背景。采取导师制,学生需完成学位论文。有些PgDip课程可以转换成MSc课程,即在PgDip课程完成后成绩满足要求时,可以转为MSc课程,继续写Master’s Dissertation,完成后即可获得MSc硕士学位。
四、一般为1年或两年的课程,采取导师制。PgCert课程一般为PgDip课程的一部分,PgDip+PgCert=一年的PgC课程。PgCert课程为硕士级别文凭,完成此类课程后如果想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PgDip课程或者MSc课程,PgCert与PgDip,MSc分属不同类的课程。
五、一般为期3至4年的课程。申请博士不需要一定有硕士研究学位,申请方式有两种,1、学生自己找到导师,向导师申请,如果导师同意接收,则可以申请;2、向大学申请,表明攻读的研究方向,招生老师根据其材料推荐导师,导师同意接收后才可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