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华人移民?

时蕊童时蕊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认识的移民过去的,现在基本都不回中国了! 过去是为什么,不回来了又是为什么 过去的理由很简单,穷! 当年国企下岗,在东北找了一份开铲车的工作,一个月1500块钱工资,而同样做体力活的农民工兄弟,也才不过2000块而已;妻子是护士,每月4000多点收入,再加上各种福利补贴,一家生活费算下来也不过一千多,在当时算很不错的了。

移民出去的理由也很简单,那里工资高啊! 加拿大农业工人,年薪3万多加币(约17万人民币),干满9个月还有高额奖金;工厂操作工,月薪至少4000人民币,而且工作环境,比下煤矿可是强太多了!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华工,拿着钱少的可怜的工资,干了几乎拿命换的钱,然后寄钱回家,供子女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取身份。

现在他们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生活得到了保障,为什么还要回去呢! 一是语言关过了,沟通毫无问题;二是适应了西方的生活,不想回去了;三是子女已经在当地上了大学,留学回来也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四是国内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期待,回去也不占什么便宜。 五是加拿大虽然收入高,但是消费水平也比想象的要高很多,尤其疫情期间,更是花钱如流水……

总之,移民过去容易,想再回来可就难了,即使能回来,也再也回不了曾经生你养你的那个家了! 有些东西啊,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一旦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郗家豪郗家豪优质答主

随着殖民地的开发,澳大利亚需要大批劳动力。但当地土著居民既难俘获又难管束,运抵此地也难以存活。澳大利亚曾从英国本土和罪犯中物色人选,但数量不够,于是把眼光投向亚洲。中国南方人多地少,一些穷苦人为了生计,不惜冒险出海当苦力。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被运到澳大利亚。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记载在“酷理”一词中。该词源自英文“Coolie”(苦力),是“kuli(印度话)”和“kooye(马来亚话)”的复词。印度人、马来亚人、华人,当时均被通称为“Coolie”。

澳大利亚历史上华人移民的真正开端是卡尔多普·琼斯船长于1848年率63名广东华工到新南威尔士州垦荒种地。

此后,由包工头控制的华工源源不断的来到澳大利亚,其中有被威逼来到异国他乡的苦力,也有为生计漂洋过海的自雇契约华工。从1850年淘金热开始到20世纪初期,共有一万多人被运到这里做苦力,最多是广东人。他们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从事各种劳动,甚至参加修筑殖民地的道路和山洞。1880年,仅新南威尔士州就有18000多名苦力。

随着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在世纪之交又掀起了一股“淘金热”,吸引了大批中国人前往澳大利亚“淘金”,从事挖掘黄金的工作。当时,他们被戏称为“挖金子的蚂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有2至3万中国人相继来到澳大利亚,其中主要是广东人。他们被叫做“唐人”、“华人佬”。

当时,华人淘金矿场遍及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这些华人矿工在取得自己应有劳动果实时,也给当地带去了巨额财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