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接受移民?
1.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显示,到2050年,全球平均年龄预计将增长近十岁。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预计平均年龄将从现在的31.4岁涨到48.7岁;发达国家人群则从目前的36.8岁涨到四十多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届时整体年龄结构势必会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型,青壮年劳动力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小,而需要赡养的老人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有意的规划还是无意的后果,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将会越来越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人口会变得极为珍贵。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家要放开二胎政策,因为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已经使得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远低于计划生育政策所要求的目标。而且随着开放三胎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了促进生育率回升至合理水平,未来可能还会有相应扶持政策出台。 但即使如此,劳动人口总量及结构的难题依然是无法回避的。而在此背景下,外国人来华移民这个群体就会显得格外惹眼—— 毕竟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移民接收能力(immigrant reception capacity)指的是该国有能力留住移民及其家庭成员并让他们享受到相关的服务和设施。
而中国目前最紧缺的不是移民,而是能够真正扎根下来的留学生和技术人才。中国对于境外人才的吸引政策向来都是大方得很。 以深圳为例,前段时间引进的人才待遇是:清华本科生每人发放200万元生活住房补贴,给予博士后4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杭州给顶尖人才提供最高1亿元重大专项支持!南京对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赐房,即一次性付清5年房租! 除了生活待遇外,在中国落户、买房、买车等方方面面也都能享受优先便利。
所以啊,那些还没回国的留学生们好好想想,现在回国真的不晚!咱中国可是很欢迎你们的! 2. 再一个让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于,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阶层固化现象。这种区隔并非来自于法律或制度的限制,更多来源于观念上的歧视。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同样是在上海读书,复旦交大的学生就比上师大和华东理工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吗?不是的。但后两者在找工作时会受到诸多人为障碍,这种障碍不是制度性的,却比制度性障碍更难逾越。 为什么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就业门槛呢?是因为学校不同,同学的素质就一定有高低吗?非也。根本原因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固化的倾向,在简历关就已经被刷下去一批了。
如果外来移民可以顺利融入中国社会的话,至少可以实现社会阶层的下移,这对中国社会是一种福利,而不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