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英国?
这得从中国近代史说起,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偿巨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驻军。
这些都不说了,最可怕的是给英国人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要求中国“友好协商”、“共同开发”。 中国从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蜂拥而至,侵略成性。
为了自保,洋人不得不联起手来共同“维持”在华秩序。其中以英国为首,列强承认了英国的霸主地位;继而日本跳出来挑战英霸地位,于是英美日法德意六国联合起来对付日本的冒进。(详见《世界列国概况·远东及太平洋地区》)
所以二战时大家看《中英两国海军在海上之战》,那是真的友谊万古长青! 再看《中日大战一触即发》,日本是那么嚣张。
为了联手对付日本,英国甚至主动提出把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地位还给中华民国! 当然,抗战胜利后,英帝又重新夺回了香港……但毕竟在中国人最困难的时期,曾将一个岛送给中国人民作为抗战胜利的象征。
那可是1945年啊,日本人刚被打得满地找牙,国民党反动派又在准备内战。而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的中流成员,居然能主动提出把一个海外领地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份慷慨真是足以令所有中国人铭记的。 到了60年代,又是一场风云变幻,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成为红色恐怖区域,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这时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帝国成了孤悬在海外的一块飞地,和日益强大的中共关系迅速升温。
正是出于反苏防苏的需要,中英开始了“巴蜀之会”——中英就重开成都至拉萨的公路进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协议。(《中英两国总理联合公报》) 除了政治利益之外,双方还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英国向中国出口汽车、拖拉机、柴油机、重型发电机以及化工产品,中国则向英国提供了大量轻工业品。 (《一九六四年中英贸易纪录》)
这样的蜜月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 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英关系的持续升温,更多的新兴产业开始涌入英国,中国则进口更多的煤炭、石油等基础原材料。
但是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反华势力抬头,再加上英国国内工党势力的影响,英国内部亲华势力遭遇挫折,中英关系出现倒退。 而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虽已日薄西山,但也想利用最后的余晖在中国身上捞些好处。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也希望能与英国加强合作。于是中英之间有了真正的相互尊重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