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什么时候被中国所知?
明朝万历年间,英国使臣马士英出使北京,与明朝议定通商条款,明朝准许英国商人以广州为贸易点,进行贸易,此时英国使团带上了国书和礼品,其中就有一条大蟒蛇作为礼物。
当时明朝的外交礼仪是,接见外国使节时,必须穿朝袍、戴朝冠,并摆出接驾的架式,以显示天朝上国的尊严。但当马士英率团来到京城外,却受到了侮辱性的接待——明神宗居然只派了一个太监出来迎接!
马士英愤愤不平地向太监传达了国王的旨意,要求面见皇帝亲自递交信件。可到了正式进见的时刻,马士英发现,明神宗竟连接见都不肯,只是让太监传话,表明“朕既不受英王之贡物,亦不施英王以表礼”(《明史·英夷传》)。
原来,明神宗认为,自己已经赐给了澳门给英国人居住了,这相当于赏赐了英王府第,所以英国的使者就不必再携带什么国书和礼品来讨封赏了。
马士英无奈,只好将“国书”改为“呈稿”,把“礼品”改成“进奉”,以表示这只是例行公事,不是正式朝贡。
明神宗这才答应,可以让马士英的使团进城。 然而,进了城后,这些洋人还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明神宗拒绝接见他们,于是马士英只能站在午门外大声呼喊“拜见天子!”直到喊得嗓子都破了,明神宗才勉强出面,叫太监传话给他,算是结束了这次毫无诚意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