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去芬兰留学适应吗?

来一念来一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文化背景上去理解这个问题。 西方的教育体系,是成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机制。它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原理之上,以培养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为准则来塑造人的思维。这种教育下的学生,自小的教育理念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未来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中自驱形的,崇尚个人主义的,并以此作为最坚定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的学生身上体现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而不是父母希望他们在哪方面有所成就;他们更乐于接受和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人做朋友,而不会因为你在某项运动中很擅长而主动接近你,当然你也很难在初期和他们成为朋友(很多黑人学生往往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能融入白人同学的圈子)——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社会中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也能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而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文化中,社会整体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个人的意志往往是服从于整体的需求的。我们更习惯于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集体对于我们的意义远远大于个体。所以我们看到在东方的文化中,集体主义这一观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公民。我们看到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时整齐划一的服装、步调,这背后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集体主义思想——这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集体中获得认同感,获得“我是这个集体一员”的身份认定。 而西方国家在教育上虽然也讲究团队,但那是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的,它并没有影响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也没有强行将不同价值观的学生硬组合到一个集体中。

所以在学习模式上,中西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有了这样的文化认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尤其高中低龄段)在刚接触西方教育的体制时会不适应了——因为我们身上的文化标签是不允许我们这么自由的的选择我们想学习的知识,我们身边的舆论氛围也不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朋友的选择的。而这种不适应,其实是有其正面意义的——它让我们在尝试另一种价值观的同时产生自我怀疑,从而能更谨慎地选择我们今后要走向的人生道路。只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可能带来一定的困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