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般去美国哪个大学?

叶嘉利叶嘉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认识十几个孩子,他们父母都是在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比如渣打银行、瑞士信贷等。这些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去了这些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美国的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 为什么不选择斯坦福?因为斯坦福在中国并不招研究生。为什么不是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因为这两个学校太“水”了。为什么不是西北偏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因为中国人不够多。为什么不是杜克大学?因为中国的精英们都不觉得杜克比前面的学校差。为什么不是布朗大学?因为中国学生太多,超过1/3的学生选了布朗。为什么不是圣母大学?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这个学校的校训“be not afraid”(不要害怕)。最后,为什么不是塔夫茨大学?因为华人学生选塔夫茨的多,其他华人不喜欢的学校也上不了前五。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反例。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楼主是一个在芝加哥大学拿到Phd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他说他最讨厌那些“拿了钱(奖学金)还天天哭穷”的中国学生,“你们这么贫穷的国家,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想进我们学校的医学院!”

是的,虽然像楼主这样的人在芝加哥大学占绝大多数,但是仍然有少数的中国学生能进到这所世界顶级名校。这些学生的家境都很不错,比如说有一个广东的学生,家里开工厂,每年收入几千万;还有一个来自上海的白领家庭,父亲是某通信公司的高管。这些家境好的学生去了哈耶斯等校。

还有一些人,尽管家境不好,却十分勤奋,靠优异的GPA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最终也进了芝加哥大学(比如北大一个学计算机的女生的故事在知乎上有很多人赞)。 但是,除了这些人之外,大多数中国人的奋斗过程其实是很相似的。

以我在斯坦福见到的中国人为例,他们的父辈几乎都不是富二代,而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打拼的一代。他们多数都是通过高考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的,本科期间也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然而,到了美国之后,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拿到了学位,但是跟那些天生拥有英文表达能力和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人相比,他们的竞争力实在相差太远。在找工作的时候,这种差距就体现出来了。于是,这些家境平庸的中国学子终于意识到,之所以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可以留洋的机会,而一旦来到西方社会,自己跟当地人竞争的能力实在太弱;如果继续读博,那就更惨,很多理工科的中国人会发现自己连工作都找不到,读博简直就是在虚度光阴。

于是,这些人中有一部分选择了回国,在国内的大学里担任教职,过一种半退休的生活。剩下的人则留在美国,逐渐适应了西方社会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他们终于变成了他们父辈最恨的那种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