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怎么区分?

井永宽井永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刚好最近写了篇关于这个的主题,贴部分出来供参考。 问题:如何评价《夏洛特烦恼》在豆瓣上舆论的反转?

回答:今天(1.28)早上起来看到微博上豆瓣上大家对夏洛特疯狂辱骂的时候我还挺懵逼的 因为我在一月份就买了票且已经看完了影片 所以对于网上骂片和吹片的帖子都看过一点 但让我完全想不到的是 就在昨天(1.27)我还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别人“这电影很好笑啊” 今天却只能苦哈哈的看着评论区一面倒的恶评 这种反转也太让人震惊了吧= =

所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我决定重新客观的看待这部电影 先说说优点再谈谈缺点吧 影片最大的两个卖点 第一个就是“梗多” 导演非常清楚片的定位就是“喜剧” 所以那些严肃的电影评价标准在该片中并不适用 一部电影如果让你笑了那就是好片 至于笑的原因是什么不重要 或许夏洛特本身剧情单薄 不能跟观众深层次的交流 也不能提供太多的思考空间 但是能让我们发笑就行了 不像某些“文艺片” 拍的不是人看的而是专门给某些“文艺青年”看的 而第二点亮点就是“反差大” 夏洛从屌丝到高富帅的逆袭本身就是充满了反差 美梦成真的桥段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这里要提到夏洛他妈的一句话 “做梦可以 但是别做梦能做一辈子” 是不是反差的有点过火呢 可能夏洛特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在我心里一半好片的程度就已经差不多了 可能我要求太高 不过仔细想想50亿票房的泰坦尼克才卖了一堆情怀 好片确实也不见得有多少了

然后我们来说说缺点 首先导演把片子定位在喜剧上就会遇到演技的问题 夏洛的癫狂和袁华渐渐变回人的过程应该增加更多的台词来体现 而马冬梅的坚强和无奈也应该有更多的镜头展现 而不是现在这样一半时间里毫无存在感 另外几个客串角色比如校长和秋雅她爸也缺少必要的塑造 显得人物都很单薄 这让观影的人很难对剧情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其次剧情的单一 和之前预测的差不多夏洛特基本上就是“屌丝男梦境爽一把——被美妇诱惑忘记老婆——被女学霸刺激醒悟家庭重要”——“屌丝男梦中醒来自我安慰——梦醒瞬间实现愿望——最后一刻明白生命真谛家庭最美” 套路化明显而且缺乏新的元素 最后吐槽一下 片中的东北元素我个人感觉很假 不像是沈阳人生活的地方 另外那些梗对我来说真的很一般 其实很多梗都是建立在悲剧的基础上才能让人发笑 就像那个叫鸟不飞的段子一样 如果说鸟不飞是悲剧的话 这个段子的可笑之处在于一个人对自己人生毫无规划得过且过的悲剧 这种悲喜剧结合的方式我觉得挺好 有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