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能够达到自给自足吗?
先摆结论,不可能达到绝对自给自足 看看全球主要的农业出口国/地区都是些什么地方吧——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没有一个是国土面积很小,人口很少的——这些出口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地大物博,人多粮多。 新西兰确实是一个土地潜力很高的国家,耕地面积占比相当低,可耕种土地比例只有16%(全球平均数是20%),但人口密度却比大多数国家都高(每平方千米45.8人,全球平均数是43.7人)。
因为可耕种地少,所以新西兰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和小麦,都是靠进口,主要用来满足人民吃肉吃蛋的需求了。 畜牧业在新西兰的地位就非常重要了,占出口商品总值的百分之四十(牛羊肉居多),而且畜牧产品是新西兰唯一的常数类出口贸易项目。 新西的畜牧业之所以能出口这么多,和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密切相关。
世界上多数的畜牧业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不得不发展精细化养殖,如欧洲的奶酪业或者荷兰的动物养殖业,这些精细化的牲畜养殖,占地少,产出高。 但新西兰有独特的天然优势——牧场式的大规模粗放型放养。 因为新西兰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可利用的肥沃平坦的土地非常有限,加上气候条件好,牧草生长茂盛,非常适合大规模牛羊的露天放养。 这样粗放的放牧方式虽然效率低下,但好处是非常适合自然繁殖,不施肥不打药,牛羊在天然的环境里自由的生长和觅食,使得牛羊肉的味道非常好,而且健康无污染(得益于新西兰完善的检验检疫制度,每年有超过30亿只动物接受检疫,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除了畜牧业外,林业是新西的另一出口支柱产业,占GDP的9%,主要出口木材和木制品。 这个产量在全球范围内的确不能排前几名,但是要知道,新西兰的林地面积仅占全国的百分之一,且人工种植率极高。 所以如果算上林木复植的话,森林蓄积量人均高达247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是每百人135立方米),出材率和木材产量也都在前列。
最后提一句,其实像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是不存在所谓的“自给不足”问题的。因为只要国内经济稳增长,不管是什么样的产业,最终都会达到供需平衡的。 新西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