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硕博?
我,1989年,国内top5高校本科毕业,保送读研,硕士毕业之后出国读博,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工作至今。 我的留学经历可概括为“三多一少”。 “三多”指的是:遇到的外国人多了(跟国内封闭环境相比);说英语的国家多了(除了国内就是美国博士阶段的学习时间最长,其他国家基本上是一两年);说汉语的中国人少了(除了中国就是新加坡最多,其他东南亚地区都是纯英式教育,当地人是不会说汉语的)。
“一少”是指:遇到的学霸、神童、精英、牛人、各种人才没有以前多,因为和我一起读书的中国人大部分是985高校本科毕业,水平都比较高,但是和西方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人才一比还是显得中规中矩,没有那么多奇葩和神人。
个人感悟有如下几点: 第一,出国留学必须选专业,不然后果就是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以我的经验来看,在国内成绩好不代表你出国就能成绩好。很多知识在国内没学明白,以为出国就可以开窍了,其实不然。有些人可能适应不了国外的学习模式,从而自暴自弃,有些学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但那毕竟是少数。建议结合自己的性格选择专业。 第二,决定出国就要全力以赴。我在准备申请phd的时候放弃了公务员录取资格,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不珍惜机会,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国申请的,因为只有拿了phd才有可能留在国外工作,拿绿卡,而拿了master就等于返回原点,一切重新开始。所以,当你确定要出国的时候,请排除万难,全心全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开始。 第三,不要把自己当外人。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出国念书,家里已经花了好多钱了,再花父母的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于是省吃俭用,打零工,甚至寒暑假都不回家,非要省下每一分钱。这样做确实可以省下一笔开支,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失去留学的意义。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我出国就是为了开拓视野,学习最新的知识,如果因为节俭耽误学业,岂不可惜?况且现在留学费用早已不是以前的天价,一般家庭完全可以承受。
第四,保持低调,避免攀比。我出去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买了豪车,我也动过买车的念头,但最终因为不想给人留下穷酸的印象而放弃,因为我发现有的人出国就是为了炫耀或者证明给家里看,这样反而失去了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