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为什么给外国学生补贴?
因为没钱,而且必须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以满足年轻人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 先讲第一点,芬兰教育预算不足,根据OECD国家财政年度统计,2018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芬兰是低于其他任何发达国家(美国7.4%、加拿大6.6%、英国5.9%、澳大利亚5.8%)的,只有3%,而这一数据在1995年是7.5%;同时,人均教育经费,也是低于其他国家(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是14.3%,加拿大10%,澳大利亚9%) 政府每年在义务教育上投入的资金并不多,如果只依靠资金充沛的公立学校体系,很难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虽然芬兰公民免费上大学,但是高中和初中阶段也是免学费的)。政府只能从外部引入资源----包括外国留学生和境外学习行业。这样不仅能缓解本国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还能利用国际资源提升本国的教育质量。
再说第二点,就是芬兰年轻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前面说到,由于教育经费的问题,政府只能提高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更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另外一方面,由于人口结构的问题,劳动力的市场供需关系一直在向劳动者倾斜。以上两大因素导致年轻人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据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高达20% ( 成年失业率为7 % ), 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了( 看下图,2009年的低谷后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吸引国际学生来芬兰读书,一方面可以给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能为芬兰的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另一个答案: 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一线或二线城市发展而不是回小县城? - 知乎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对外国学生非常友好,但芬兰还是有一个让留学生们又爱又恨的政策:毕业工作签(Graduate Job Market)。 如果留学生选择在芬兰高校毕业并且希望在芬兰找工作,那么就会遇到这个政策。这是芬兰政府为了增加本地就业机会给外籍毕业生的一种限制。 首先,外国留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两年的时间找全职工作,但是如果打算找技术类的工作,比如IT或者科学类的,时间只能是一个,而且只能是两年。
其次,在这期间,外国人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几乎为30%,而且一旦失业,签证自动取消,必须尽快返回国籍所在的国家。最后,这项政策并没有考虑留学生的专业背景,只要是高校毕业的,都会受到该政策的制约。 所以,如果留学生希望留在芬兰找工作的话,最好是在学校就能找到实习机会,这样就能增大留芬就业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