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号皇家学院?

燕令童燕令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知识增长最快的时期,步入大学我们都希望能够真正学到知识。然而,在功利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课堂变成了考研复习的跳板,竞赛获奖的捷径,大学生就业的前台。所谓的“知识”不过是获取金钱和权贵的工具,大学的意义也就黯然失色。

学习不成熟的认识论是无法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的。

认识论,简单地说,就是你对待事物认知的论断,也可以理解为世界观。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必然是从小到大的,由片面到全面的。在孩童时期,我们看到天空中飞过一只鸟,第一感觉可能会是: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到了小学,上课了,老师教导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鸟类。再到长大后,学习了生物,我们了解到,鸟类是人类的良好授毒剂,并且鸟类是会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小时候对鸟的认识,会不自觉地嘲笑当年那个幼稚的自己。然而,很多年后,当大家逐渐忘记小时候认识的鸟的时候,科学的认识论就会取代大家对鸟的认知,即:小时候认为的那只鸟只不过是一只翠鸟或者金翅雀等等。

可是,我们一生又有多长的寿命呢?以90年为限,那一生不过只是36500天罢了。在我的一生当中,童年是极其短暂的,之后的一半岁月中我还未认识到鸟究竟长什么样子,更不用提对一种鸟的认识了。而如今,我不过只是懂得生物常识而已,懂了我懂得的那一点点东西,还要感激生活在那个时代,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前人辛苦的结晶。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进,我才有了今天的认识。而如果让我重新来过,让我生在几千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可能我一辈子也没办法懂得什么是鸟,甚至我连鸡和鸭都分不清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科学来论证。很多事物,只有用哲学才能解答,而哲学又只能在诗的语言中寻找。

大学,应该是纯粹的科学殿堂。

让我们回望历史。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很小的事,没有现在这么广泛,在封建王朝,读书是极少数人的特权,而极少中的极少才是大家;而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更多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一直到清末,封建王朝的读书人还是很少有为了生活而读书的。而后,我们国家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动乱,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现代大学之初。然而,就是现代大学本科教育开始的时候,我们国家也尚且还处在文化阶段,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尚没有做到普及高中教育。现代大学,从其本质而言,是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须的。

现代大学的教育,应该使所培养的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博大的胸怀,既有高深的哲学思想又有精深的科学技术,也就是应该使其成为懂科学又会生活的完人。然而,现在的大学更多的是培养一种专门的技术人才,即便综合性大学也会偏重于某一方向。这当然有时代的原因,但我以为,更多的原因是现代人对于大学本质的误解。大学应该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知识的研究与传播之地,科学技术是大学的一切,哲学思想是大学的灵魂。如果将大学办成企业或者研究院,那么大学就应当是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和目的。如果办不成企业又没有什么明确的盈利目标,那么便只能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机构。大学就不应该拥有任何其余的目的,包括为社会培养人才。大学生们应该把大学当作科研工作的基地,把学习的知识作为一种爱好和研究,而不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更不要为了将来的晋升。大学毕业生不应该把毕业证看做求职的敲门砖,而应该以获得的知识为自己一生的资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