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是全球100强吗?
“做世界一流的发动机,以一流的业绩回报全球用户,以负责任的态度回馈社会”,这是三一分钟喊了N遍的“企业使命”。但当全球网友在网上调侃“丰田要收购福特了”时,三却罕见地未能第一时间站出来说“不”。
这并非三第一次在重大危机面前“失语”。2008年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三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持业界信心,在竞争对手东风本田宣布暂免利息的同时,三方面却声称自己会维持正常化,一时间被不少国内消费者抨击为“冷漠、无情”。
2008年底,三又因安全气囊爆裂事件陷入“风波”。事发后,三方的态度相当被动,没能及时控制住事态发展。而直到数月后,三才宣布全球召回1800万辆空调系统含有问题零件的汽车,国内也同步打响了召回紧急战役。
事实上,早在1996年,三就在美国卷入了一场由安全气囊引起的诉讼案。在那一起诉讼中,三被指在知道存在安全缺陷的情况下,长达7年的时间里并未透露相关信息,最终被判犯有欺诈罪,向每一辆受损汽车的原车主支付45万余美元的赔偿金。
这家在全球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脚下成长的企业,从未在“责任感”和“严谨”方面受过多少赞赏。它甚至在“忽悠”世界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绩,小到“终身保修”、“零库存”的生产方式,大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三都有能力让你看得如痴如醉。
在“终身保修”的狂澜下,几乎每个三车主都遭遇了修了卖、卖了修的悲剧循环。而所谓的“零库存”生产方式,不过是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制造费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已。
当三以豪华车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它自然就没了回应网民“五菱之光”维权的立场,“全球100强”的招牌自然也遮挡不住内在的本质:一个在危机面前胆怯且冷漠的企业,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集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三引擎更难解决的,是三的整体气质。“专业、精确、扎实、可靠”的三精神,如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