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难毕业吗?
谢邀! 博士难不难,其实取决于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以及指导老师等主观因素,当然也有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影响PhD毕业的因素大致如下(从影响程度由弱到强排序):
1. 研究计划是否可行并且能在规定年限完成;
2. 导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等你毕业;
3. 学校政策(如名额限制、签证情况);
4. 个人能力(实验技能、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5. 外部因素(基金项目、经费预算)等等。 在上述因素中,有的属于研究人员个人所能自主把握的,例如:
1. 科研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需要在读博期间弥补本科或者硕士期间所欠缺的科研训练;
2.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研究者克服一些原本计划外的情况从而顺利达成研究目标。 有些则不能,例如:
1. 研究计划的选题。好的研究计划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糟糕的研究计划则有可能让研究人员陷入被动。 2. 资金状况。如果正在申请的PHD项目和导师所在的课题组经费充足,那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申请;反之,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资助,即使再优秀的申请人也有可能会遗憾出局。 3. 名额的限制。近年来,很多学校对博士学位授予的名额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甚至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对于准备申请PHD的学生而言,早下手为妙。 以我在UW的经历来看,只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学术基础和一定的科研经历(含实验经验),并能够选择到合适自己研究的课题,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毕业。
但若遇不上好的导师/组内没有合适的职位/科研没有进展/文章无法发表等情况,亦有可能延毕。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在UW总共6个学期(5年)的申请过程中,除了第二学期由于课题需要追加申请部分经费以外,其他几个学期均按时结题并完成答辩。 就国内在读的Master同学来讲,虽然也有延期毕业的案例,但是总体来说延期情形并不常见。这与授课型硕士的培养要求密切相关——在授课型硕士的设置中一般不存在“卡”学生的现象。
相比之下,申请式硕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了。这主要是因为课程的成绩并不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学术能力,对于申请式硕士的同学们来说,如果遇到了不好的导师或不好的项目,是有很大可能被“卡”的。这就要求在选校选专业时务必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