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计算机硕士读几年?
15年入学,17年毕业 前两年在arc,也就是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第三年在csail(csail没有master,只有phd),读的是deep learning那个组,导师是jure chwilla。 先说总体的体会吧,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的话,我可能会放弃这个项目而选择其他的项目或者不读msc。这个结论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但是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这个项目有很多的问题和缺点,而且这些缺点往往是难以克服的。
项目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时间太短了,只有一年,对于想要深入钻研的同学可能不够;另外由于是master所以不能延期,这一点不如phd,对于需要工作时间或者实习时间的同学可能不是很友好。 学费太贵了!虽然mit是公立大学但是学费还是很贵的,加上各种费用和生活费一年至少得准备30万rmb(美帝的生活费还是很高的)。如果能申请到奖学金或fellowship那另当别论。
课程设置方面因为我是两个校区,所以没法和你说太具体,大致上就是前两年在arc主要是做算法,学习的深度学习方法,包括随机森林,svm,神经网络等等,还会学一些数据结构比如图论,数论。第二年的csail则是学cv,学习各种图像处理的方法,以及学习python来做一些数据分析的工作。
个人感觉mit这个项目的导向还是比较偏应用,虽然也教一些理论的课程,但是总的感觉是偏向应用和实践。至于就业情况,我认识的有找工作的,有申请phd的,也有回国就业的,反正每个人的去向不同,我个人觉得还是和你自己的期待有关。
以我个人为例,我认为我读了这个专业之后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掌握了新的知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对新技术的理解更深了,这些收获都是无价且不可取代的。然而,和很多美国cs硕士相比,我觉得我在这个项目里并没有学到太多能够直接应用于业界的技术和方法。如果要直接找开发或者大数据之类的工作恐怕很难,而且以一个硕士的身份想去那些大牛的学校读phd也是难上加难....
所以,如果是以找工作为目的,个人感觉这个项目未必是一个好选择。当然,如果有申phd打算的同学则另当别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项目是不给visa的,所以如果想要留在美国工作或者申请绿卡的话,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