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能报什么专业?
1. 运动训练学专业
培养目标:能够胜任业余教练、体育辅导员、体育运动保护工作者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并具备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等。
2. 休闲体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各级运动队、体育部门、社区、院校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休闲体育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核心课程: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指导、休闲健身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户外运动、高尔夫球运动概论、棋类游戏概论、运动营养与恢复、瑜伽、健美操、中国武术、跆拳道、台球等。(注:具体考试科目以实际报考院系的要求为准)
3. 社会体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方面的能力,系统掌握社会体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接受体育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锻炼的科学方法,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核心课程:体育与社会、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经济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统计学、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与维修、体育市场营销、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套路、跆拳道。(注:具体考试科目以实际报考院系的通知为准)
体育生能够报考体育类或者普通类等专业。体育类专业包括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能训练、休闲体育、冰雪运动等,普通类专业包括新闻学、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法学、翻译、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
各专业简介
体育学类包括体育教育、体能训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运动康复、冰雪运动,共9个基本专业。
体育教育: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健身运动指导、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培养具备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活动策划、组织 etc 工作的专门人才。
体能训练:培养掌握人体运动科学及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在体育与健康教育和体能训练教学中系统从事运动表现提升、体能评价与干预、健康促进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休闲体育:培养具备休闲体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从事休闲体育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在户外运动俱乐部、体育旅游公司、休闲产业集团、健身俱乐部、社区、学校等场所及场地从事休闲体育的指导与管理、经营与开发、教学与训练、健身与策划的应用型人才。
冰雪运动:培养具备竞技雪上运动或冰上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开展冰雪运动的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组织、场馆运营及休闲娱乐场所的工作,为未来在冰雪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人才。
普通类专业
新闻学:培养具备体育及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编创技能,能在新闻、出版与体育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体育新闻传播、体育宣传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行政管理(体育管理方向):培养掌握管理科学、行政学、法律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国家各级体育事业、产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俱乐部等单位从事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体育管理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体育类及其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法学(体育法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和体育法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用法律手段解决体育领域内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体育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机构、大专院校从事行政管理、法律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体育法学专门人才。
翻译: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宽阔的文化视野,掌握过硬的口笔译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并掌握体育相关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体育翻译人才。
运动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竞技运动教学、 训练、 比赛的基本能力,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教学、运动美育、运动心理辅导、体育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学校、各级体育专业及科研机构等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从事其他与体育相关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