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去伯克利大学?
本人,加州理工本科(大二转的), 斯坦福硕士, 伯克利博士。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对题主有帮助吧! 以学为先,申请季全力以赴 在国内的时候我参加过多次数学和物理竞赛,拿到了不少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保送本校本专业的资格。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申请。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遇到更加专业且富有热情的老师。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到别的学校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毕竟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很少离开湾区 (除了LA旅游)。所以如果申请到了外校的offer也是我出国念书的一个意义之一。在申请时,我是以本科生身份申请的,申请了EE和CS两个专业。很幸运,最后我被两个专业都录取了! 但这时问题出现了:因为我已经保送到本校本专业,而且学校给了不错的奖学金,所以不读也挺可惜的,况且爸妈也觉得读了这么久辛苦他们了不希望我放弃,总之各种阻力。但我仍然坚持自己去伯克利的梦想,于是我跟校方多次沟通,最终他们被我的诚意打动,同意了我转学至伯克的请求。但由于是转学过来,根据学校的政策,我无法再获得助学金,但学费依然非常贵。于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读书,就这样我在旧金山找了份实习,边工作边等签证。
终于,等到签证下来后,我收拾行囊飞到了美帝。从出发到落地,我都在憧憬着未来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想象着自己成为学霸,每天泡图书馆和实验室,寒暑假也拼命做科研和实习的样子;但也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崩溃,也有可能因为跟不上进度而被老师批评…… 总之,千万种思绪在我脑海中弥漫,直到我站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才发现原来这一切早就在冥冥之中有了安排——刚进入校园,我就遇到了同专业即将入读的外国留学生,和他交谈之余才知道他跟我有着相似的过去,同样为了这个目标努力了很多年,同样在申请季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同样在抵达美国后有很多复杂的心情。 于是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就读的学院是Berkeley的工程学院,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校区之一。虽说当初申请的时候申请了多个项目,但最终能来到这里学习我特别开心,因为这里的工程课程设置真的超级硬核,跟其他学校的工科相比,绝对是不负韶华。 因为之前有在学术方面打好基础,再加上语言成绩还算不错,所以在进入正课之后我的GPA一直都很高。学校的资源也非常好,任何课程就算没有选上也可以加waiting list,只要你不弃学,基本上都能学到想要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上课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地区,只要你敢问,学生们基本都蛮热心的帮你解答疑惑,气氛还是很民主的。只是每堂课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因此有些课堂会有点像讲座的感觉,老师讲的内容也很广,往往一节课下来可能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搞懂刚刚讲了什么。下课后同学们会一起讨论刚刚没弄懂的知识点,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平时的课业还是很繁忙的,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或者组织。不过每周都有weekend workshop, 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在周末的时候一起来探讨。由于我本身对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有幸在第一学期参加了李飞飞教授(Google首席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全球顶级专家)的开源深度学习项目。
在这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我掌握了tensorflow,keras,python等工具,同时也了解了图像识别,语义分割,自动驾驶等领域。虽然当时还没学过CS188(伯克利的AI必修课),但却提前入了门。
不得不说,在伯克利的两年是我求学以来最充实的时光,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时甚至感觉时间来不及,生怕学不完。虽然偶尔也会偷懒,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尽善尽美。或许这样极致的学习状态才是对当年申请季那段艰难时光最好的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