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语言是什么?
其实,“课程语言”就是某个课程所使用的特定语言。英语是汉语,那么课程语言当然就是英语。如果某门课程所使用的不仅仅是英语,还有汉语等其他语言,那么就是双语课程,甚至是多语课程。下面,我们来看几种常见课程的语言。
(1)全外语课程:像西方语言类的某些专业(如西方语言与文化、应用法语、应用西班牙语等),对外语培养要求颇高的某些专业和课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语类专业等),一些学校和语言类院校的部分专业和一些专业性的学校(如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外国语大学等专业性的外语学校),还有少数师范大学的英语和英语专业,这些专业和课程基本上都是全外语教学,即由外教授课,也用外语考试,当然使用外语教材,对学生也用外语要求(如论文用Foreign language,毕业论文用外语写作)。
(2)“半外语半中国课”课程:也就是中外合作课程。有的课程,一半教材是用外语编写的,一半是学校自编的汉语教材。这些教材的使用,由学生自愿选择。有些学生选了中外合作教材,有些学生选了学校自编的汉语教材。无论哪一种,考试成绩都以汉语试卷考试为准,外语试卷考试成绩可以起到参考和备用。
(3)汉语课程:这样的课程有三种:一是学校有中国古典课程。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曾开过有关课程,教师大多是语言文学专家,教学生汉语的经典作品,一般只作为入门普及知识,为将来学习专业作一些准备。二是高校开设的公共汉语课程,如中国话(普通话)、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语法、修辞、文字、词汇等)、写作、汉译英等。三是中外合作高校开设的汉语课程,一般都用国外教材,由汉语教学专家授课,有的还安排中国学生指导课外汉语学习。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汉语学习方法,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有助于将来从事与国际交流相关的事业。
(4)专业外语课程:这些课程与全外语、“半外语半中国课”课程不同,是在专业上运用外语,即只是在某些专业学科领域用到外语,如经贸、银行、法律、对外投资等方面。
(5)无语言课程:有些课程,学校不要求必须使用任何专业语言,就是所谓的无语言课程。学生既可借助外语,也可借助于中国话(普通话)、古代汉语或现代汉语等知识学习专业。这类课程,学生多而不精,学习起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