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回来做什么?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3年,只有4.5万名中国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官方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国市场招募计划”(CSC)、私下的留学中介以及各种个人渠道等来到英国。但真正能够在英国继续学业的却只有3万人次,而在这3万人当中最后拿到英国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文凭的,只有1万多人。剩下的1/3中国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包括钱的问题,最终只能失望地打道回府。而回到国内后,他们中绝大多数又被英语这道坎儿绊住了脚,于是只有一小部分幸运儿才能真正如愿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而就是这样一群在英国接受过更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在未来十年内将要面对来自国内高校的强力竞争。为什么说他们的情况最为微妙呢?因为他们所面临的国内竞争对手,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生情况显然已经大不一样。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那批接受的中国教育基本上还是苏联模式,属于应试教育,大家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还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生在90%的情况下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击败对手登上精英宝座。但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试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也就是说,考大学或者考研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拼成绩了,还要考查一些其他的能力。于是,国内大学本科教育水平开始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一流的大学办得好,二流的大学办得不如一流大学,最后致使整个大学的教育质量不断下滑,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又将取决这些大学学生的毕业成绩。
中国学生与英国学生相比较,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国内的基本教育阶段基本不是靠自己能力,而是靠拼爹拼妈妈。中国的学生一般都能上大学,因为中国学生的家长大都拥有高度发达的国家观念,他们宁愿花重金把子女送上出国留学这条路,也不愿意将子女埋在高高的金字塔底。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出国后,素质往往会比国内高一等的原因。
所以,在这种国内高等教育基本靠拼爹拼妈妈的现实情况下,海归将会很难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事情又有另外一面,英国政府这些年来为了发展本国的教育和旅游业,拼命地在中国各地大肆宣传对留学英国有利的好政策。这使得大量中国家庭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孩子送去英国,不仅孩子少受罪,以后回来找工作也容易。甚至一些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也怀着各种不良动机进行炒作,夸大其效果,最终致使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猛增。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英国留学生回来后的求职真能够一马平川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想要在英国找到一个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就算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很多中国学生之所以选择英国,是源于对所谓“贵族教育”的向往,很多在英国的中国学生非“贵族”不去,但最终他们的选择却往往不是自己专业的相关领域工作,即便是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由于专业知识达不到,最终也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中国学生虽然在国外混了个文凭,但不仅知识掌握得不牢,对各种技能也是不会,最后回到国内确实会感觉到“一无是处”。
所以,奉劝那些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如果不是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了若指掌的话,还是谨慎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