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区和国内社区有什么不同?
从政府层面来看问题。 中国的社区其实是一种行政单元。它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基础上的(虽然小区可能是划分的依据之一)。这种划分在管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便利——所有的单位、组织都围绕街道和社区来进行设置;所有的人都是作为“居民”来参加和管理生活的(当然,这种一切围绕社区和街道来进行设置的制度在很多情况下也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说,中国社区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通过政府手段进行设置的“居民生活共同体”。
但是国外的社区却并非如此。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社区的建立并没有基于行政机关的意图(尽管可能受到行政影响)。它更多的代表了某个地域内人们的共同意愿。而且,这种共同意愿的形成过程是公开而透明的,并且具有明确的程序保障。所以,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街/区的民众游行抗议,要求组建新的社区或推翻现有的社区建制等。 除了产生过程的差异外,国外社区和中国社区在职能上也大相径庭。
通常情况,社区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这一点很多国内社区也在尝试学习(虽然往往效果并不明显)。除了提供常规的服务外,一个优秀的社区应该能够真正代表居民的愿望和需求,反映居民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和建议。为此,它需要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让每个居民都能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能够听取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另外,良好的社区还要有健全的议事机构和决策机制,能让所有的意见和建议有机会得到处理和反馈。 简而言之,一个好的社区应该是能充分代表居民意愿和需求的民间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