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习什么?
我以一名在港从业30多年,现已离港的大陆人的身份回答一下。 香港不是一个以教育制度著称的地方(当然比大陆好),但若说“学到什么”,却是可以写很多东西的。这里的生活和大陆很不一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想告诉你的是,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抑或欧美,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有良好的习惯,他们明白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必须安排有效率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才充满意义;相反,有些人即使月入数万甚至更多,但还是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闲聊上,这样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满足感。
说到学习时间,我在香港上学时就有深刻的体会。那时上课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更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电子游戏。同学们大多带着一个笔记本去记笔记,下课后会讨论当天的课程内容,然后回顾、复习,再花点时间做一些课后的练习题,而课后作业一般是书本内的习题,量不大。
如果一天有24小时,除去8小时的睡眠和日常消耗,大概还有16个小时可供利用。若用16个小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并且做到劳逸结合,那么每一天都能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每一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这样一个月下来,就比那些浪费了每一分钟的人都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模式会让你的大脑变得异常活跃,而且能够让你长期保持对新事物的警觉和敏锐。所以,不管学的是什么,只要是主动学习的知识都会变成你脑子里的财富,而且是永久的财富。
香港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因此大力提倡、推广终身教育,甚至提出“学习岛”的口号,让学习超越学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地域界线,弥漫于社会每一个角落。近年来,香港的终身教育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现代化的推动下日益普及,形成颇具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香港的终身教育体系,以香港政府提供或资助的正规教育课程为主干,主要包含“非牟利”与“牟利”性质的课程,而政府则提供相关的自资课程。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首份《施政报告》,提出“终身学习”是特区政府发展教育的指导方针,“学习岛”的口号即由时任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局长孙明扬提出的。特区政府先后制定和公布“终身学习宪章”、“自资专上教育奖励资助计划”、“社区投资共享计划”、“全港幼儿共享音乐计划”、“职前启航计划”、“中学生职涯规划支援计划”等多种、多层次,横跨幼儿、中小幼、青年、成人的终身学习计划。
香港终身教育的内容以技术教育为主。技术教育一方面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终身教育主要推行的途径。例如,香港职训局下设12所专科学院、13个培训中心等,为社会提供包括“香港青年走向职涯”、“再培训”、“持续进修”、“香港工艺学院”等多种培训与教育项目,包括专业文凭、专业证书、技术证书、基础证书、工艺文凭、公开工艺文凭、入门证书、入门文凭等课程。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在职工人进修课程”,与社区内的就业中心、雇员再培训局、扶贫委员会等机构合作共同推进香港人在职培训、转业/失业培训、低收入者技能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