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好吗?
好与坏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每个领域都是如此。 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结论:法学的就业范围相对比较窄,但在就业的时候起点较高。原因:法学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培养的能力以及最终取得的学位决定了其就业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我不太认可题主所谓「法学不好」的看法;如果从考量的维度来看,任何一个学科都谈不上「好」或「不好」。 我认为就法学来说,更多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正如每个人生来禀赋不同一样,对法律的理解和偏好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我说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窄。但这里的「窄」是从相对而言的范围狭小,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门路不多。
法学院本科四大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每专业毕业人数在50-200人不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在1万人以上(含法学学士)……这些数字表明,法学专业毕业后的去向是非常广泛的,就业难度自然也相对较低。 当然,你可以说像我们这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四非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如何,但这并不能改变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面宽的特点。
如果你问我法学院哪个专业最好,我会很诚实的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并不了解每一位同学选择法学院时到底出于怎样的考虑,也不知道每一位同学进入法学院后又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际遇。所以,我只能就法学院整体情况来谈个人的看法。 就我所认识的校友(包括本科、硕士、博士),职业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律师、法务工作者、法务主管/经理、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几个类别。但我认识的同学中也有去做产品运营、市场推广、程序员等等的。所以不能说学了什么专业就一定得做什么工作,同样也不能说做这行就不能做那行。
就法学院所授予的学位来看,无论是法学学士还是法律硕士,都属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位。这类学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通才」的属性,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全面系统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从知识层面和个人能力养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合理的。但是就当下的就业情况来看,这样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学生在毕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工作单位。因为任何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总希望应聘者具有「专才」素质,不希望或是担心你的学识过于广泛而无法深入。这是法学和其他学科所共有的问题。 所以,法学专业的就业难主要是指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非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