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生压力大吗?
大!特别特别大! 先讲我自己的例子,本科Wisc-Madison,专业CS(据说CS专业都算压力大)。在Madison读大四的时候,因为学校冬天太冷且没有中国人,所以决定搬去加州的UCLA继续读研,期间做RA,同时申请PhD。
当时已经拿到两个CS全奖PhD offer,一个是UW,另一个是UIUC。当时和老妈商量,我妈希望我去UIUC,因为离家近并且文科专业,但是我不太想去因为这个项目的中国人太多;而UW的offer是计算机的,所以我还是去了UW。 到了UW以后,经历了一堆入学面试啊,院系面试啊等等,终于安定下来开始上课了。由于之前做过RA,所以跟一些老师已经是熟人,加上本科基础打得不错,所以在科研方面进展顺利。
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上三到四门的课,课后赶due(Wisconsin的工科都是TMD大作业,不是小测验或者quiz),周末看一两门没选的课。这样忙碌的状态一直延续到硕士第二年,第三年进入实验室开始做研究,压力才稍微减少。 而我在UW遇到的中国同学,大部分情况和我差不多,有的甚至比我还忙。 而且这样的高压状态还不是来自老师或教授的压迫,而是来自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因为大家都是从各种名校过来,本身素质都不错,因此讨论问题时经常能说出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因此有时和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时也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情。另外在美国,你很难找到一个和你本专业一样或者接近的专业朋友,因此有时和国内的朋友聊起天来会发现他们居然能懂你的痛苦,那种能够和懂的人交流的感觉真的很棒。 但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来自于想要追求更好的压力和想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的野心。毕竟从那么优秀的一个学校和一个专业出来,谁不想变得更好呢?于是除了每周两门课的压力之外,你还得想办法找到实习或者找个好工作,或者接着深造,而这每一步,都想让你更靠近那个所谓的“更好”,从而带来压力感。
所以美国的压力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有外部也有自身的原因,但是无论怎样,这些经历都会成为人生当中宝贵的经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