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在中国录取多少人?
2000年,牛津大学在中国的正式录取人数为295人,其中还包括1名医学博士生。这一数字比起往年基本维持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从前的院长卡尔·巴赫曼(Karl Bühler)教授,刚刚受聘于北京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巴赫曼教授1938年至1948年曾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与后来的英国名人威尔斯、沃尔顿和奥威尔成为好友。1949年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物理,后前往美国白宫担任科学政策顾问。1976年卸任圣约翰学院院长之后,他一直致力于中英两国的学术文化交流。
就牛津新学院中国学生会会长刘晓蕾而言,她对牛津的印象并不好。刘告诉记者,她今年9月从University of Glasgow毕业回中国后,发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中国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比其他英国大学的中国工作人员“牛皮”很多。
“其他学校的招生工作都是统一进行的,他们(牛津剑桥中国招生办)却每人手里都有一本联系方式,学生都得通过自己的熟人推荐才可获得面试的机会,而且即便经过面试,还有两道考试关”。显然,“后门”、“关系”、“特权”这些令英国其他人羡慕不已的词,在牛津的学生们眼中却成了刺眼的标签。
虽然官方表示,牛津和剑桥大学今年对中国学生的招生人数将增加5000名,但据传言说,这5000个名额都被剑桥划走了,牛津实际增加的名额可能只有200名左右。
不过,即便如此,今年已经被牛津大学正式录取的中国学生的人数仍有可能超越去年。去年的正式录取人数为294人,其中包括1名医学博士。
2003年,214名中国学生接受了牛津大学的面试,其中54人被正式录取,包括1名医学博士。去年,有294人接受了面试,其中121人被正式录取,包括70名本科新生和51名转校生。而2001年,仅有125人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6日报道,英国高等内政办公室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责中国学生“钻空子”并滥用英国大学提供的名额。调查显示,2002至2003学年,中国学生通过入读英国语言学校来滥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出资。高等内政办公室指出,有中国学生甚至从2月开始就在伦敦的语言学校学习,只为达到在英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语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