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学生都出国了?
看了这个题目好多年,本来不想答的 毕竟太嚣张 但是看到一些答案真觉得吓死宝宝了 所以还是决定写一个中肯一点的答案。 先摆明一下身份,某美本在读,本科毕业后回国工作的。
“留学”这件事情本身就很能塑造性格。 当年我申请的时候因为条件差劲(托福86 GPA 3.5)只拿到了乌尔姆大学的offer, 因为专业是德语所以我选了离德国不远的乌尔姆大学。从准备材料到办签证再到启程前往德国,整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我是一个很有责任心而且很能坚持的人(当时我妈和我一起办的签证,她办理的时候没有我的成绩单,所以我在机场补交然后才出关的)。
刚到德国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和本地人的交流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我不够灵活而且不够机智,但是我会努力!所以我申请了哥大的交换项目,为了申请到这个名额我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来写一份长一点的申请理由,最后我被录取了,也实现了自己来到纽约的愿望。 在学校期间我作为本科生参加了许多研究项目,和本校本校学生以及别的学校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大缺点——我不是个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尤其是在一群比我厉害很多的人面前。因此我总是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像一个透明人一样,但是我很享受和有学识的人在一起聊天。他们总能让我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也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对某项研究的兴趣点。
在结束了所有研究生项目之后我已经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地和教授提问了,也从别人口中听到了对我研究结果的称赞。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读PhD或者继续深造,因为我渴望拥有不一样的经历。现在我在一家外企工作,除了会感叹美国真棒(制度完善法律健全各种便利)之外我也会怀念在德国的日子,在那里我可以无所不谈的室友在这里却只能和他谈工作;在那可以翘着二郎腿喝咖啡的地方我现在却要正儿八经地写报告。虽然环境变了,但学习的本质还是一样的。
我们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点就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而在探索世界的路上没有人是一直走运气的,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回到问题,题主说的是本科吧,那就再谈谈对本科留学生的一些看法。
本科留学生的构成和研究生留学生不一样,本科留学生大部分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而选择的出国深造,而不是像研究生那样为了提高学历或满足职业需求(如护士职业需要硕士以上学位)。因此本科留学生一般适应能力较强,也能够很快找到适合自己培养模式的大学。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以学科为基础,所以本科生出国之后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
总之不管是不是优秀的学生,只要是选择了出国留学这一步,那就是优秀的。因为能够克服异国他乡的孤独,能坚持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不是平凡的。